给去中心化交易所泼冷水,时滞和流动性将是永远的痛

深度
2019
03/15
20:51
围观 57494 次
分享
评论

MessariCrypto首席研究员Eric Turner曾经在一系列文章中讨论了目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生存状态。来,首先划下重点:

他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观察是,当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比中心化交易所的规模,要小几个数量级。

究其原因,则可以归结为目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几大挑战:第一,用户体验不佳,因为技术仍很稚嫩;第二,去中心化交易所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一样面临扩容难题;第三,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作为排在中心化交易所后面的「第二军团」,去中心化交易所难以达到关键的临界质量以唤醒强大的网络效应。

在我看来,这些难题都是有解的,但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流动性。我认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想在未来拥有有像中心化交易所一样庞大流动性,从长远角度看,仍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

为什么?

症结在于流动性的延迟时间问题。

交易的延迟时间,指的是交易者发送信息至交易所,再加上交易所收到信息所花费的时间。方向的路径一样属于交易的延迟时间。

首先,存在不同形式的信息。譬如,交易所向交易所发送信息下单;或者交易所向交易者发送信息,告知后者最新交易委托情况。

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交易员自然倾向于指令以最短延迟时间发送给交易所。原因很简单:延迟时间越短、信息传递越快、交易结果就可能更为理想,因为你能抢在竞争对手下单。

为了演示这一点,让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交易所A即刻给出市场反馈,而交易所B的市场反馈延迟了一天。凭直觉想一下:你会愿意在交易所B进行交易吗?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举一个更现实的例子。假如,交易所A和交易所B的交易延迟差距只有几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甚至几微秒(1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交易者可能不会在意这种延迟时间差异。但是有一群交易者肯定在意。

他们是自动高频市场做市商。

高频市场做市商通过极为频繁的交易,来捕捉市场中转瞬即逝的差价。几毫秒甚至几微秒的延迟时间都可能给他们的交易带来巨大损失。而这些做市商贡献了市场交易额中的大头。延迟时间是决定一家交易所流动性最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不是什么商业模式、监管制度或者用户界面问题。这是一个物理学问题。

去中心化交易所必须在全球数以千计的节点达成共识,而中心化交易所只依赖一台台服务器即可。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信息传输速度不超过光速,即用130多毫秒(0.13秒)可以绕地球一周。看起来延迟时间并不多,但对于对高度依赖技术的做市商而言,已经是庞大的天文数字。

尽管在延迟时间方面存在劣势,有什么样的因素会推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额的增长呢?

去中心化交易所存在两大利好元素:

第一,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你可以真正掌控自己的资金。资金安全性远远高于中心化交易所,后者是黑客们最喜爱的猎物。

第二,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防审查,无需登入账号或者创建账号,无需机构的「认识你的客户」KYC身份审查,没有交易限制。这是真正自由和私密性的交易所,在司法薄弱的地方可能有巨大吸引力。我们不鼓励也不谴责类似做法。一个不幸的现实是,尽管存在流动性差和价格劣势,事实是很多人仍采用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为了避税或者躲避《银行保密法》的监管。

这两条将是去中心交易所交易额上涨的主要推手。

但对做市商而言,这些风险太高,延迟时间带来的风险,超过了收益回报。延迟时间问题这个瓶颈的制约,决定了去中心化交易所想在未来拥有有像中心化交易所一样庞大流动性,根本不可能。

另外,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的数据供参考:

纽约证交所延迟时间约为60微秒,很多交易员仍怨声载道,因为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延迟时间仅为30微秒,并在不断缩短中。交易员们为连接华盛顿(政策出口)、纽约(交易所所在地)芝加哥(衍生品交易所所在地)的通讯联络支付着数以百万美元的高额费用。他们为了优化数据仓库和光纤电缆,已经花费了不计其数的费用。目前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信息传播速度仅仅有不到4毫秒的延迟。因为,延迟时间对他们来说实在重要。

()

THE END
发布者:方飞龙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炫科技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家住昆山市高新区大公村村民的顾富良,今年63岁,育有子女4个,大儿子40岁,二儿子顾陈晨26岁,小女儿顾陈喃24岁,小儿子陈浩宇24岁。按高新区“二子一宅”政策,除长...
消费
  2025年5月15-17日,集结储能全产业链上下游前沿技术及应用成果、设备和产品、知名企业的中国储能风向标专业大展,第三届中国国际储能产业博览会(简称“四川国际...
快讯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各地的销量均出现暴跌,其中:2月在中国的销量30688辆,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51.5%,销量受到比亚迪等中国本土企业的挤压,创出2022年8月起的两年...
快讯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月24日,Sensor Tower发布了《2025年移动领域现状报告》显示,全球移动应用支出再创新高。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消费者在iOS和Google Play上的应用内...
互联网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自乔布斯拿着第一代iPhone上台,已经过去整整12年。  2007年,一部集“网络通讯器、iPod和手机&...
手机

相关推荐